《阴符经》,全称《黄帝阴符经》,是中国古代道家经典之一,常与《道德经》《南华真经》并称。其作者不详,旧题黄帝撰,但现代学者多认为其成书于唐之前,是道家思想融合诸多流派智慧的结晶。全篇共400余字,分上、中、下三篇,即《神仙抱一演道章》《富国安民演法章》《强兵战胜演术章》。
《阴符经》全文及简要介绍:
上篇:神仙抱一演道章
原文:观天之道,执天之行,尽矣。天有五贼,见之者昌。五贼在心,施行于天。宇宙在乎手,万化生乎身。
译文:观察天运行的轨迹规律,掌握天道的运行方式,这就是对道的彻底认识,也意味着万事万物的奥妙就都明白了。天有金木水火土(五行相克),看见的人会昌盛。五行在心中体会,施行合天的行动。这样,宇宙虽大,仍在一掌之中,千变万化,不出一身之外。
原文:天性,人也;人心,机也。立天之道,以定人也。
译文:自然之性是人之本性,人心却是诈伪的。所以要以自然之道来确定人性之道。
原文:天发杀机,移星易宿;地发杀机,龙蛇起陆;人发杀机,天地反覆;天人合发,万化定基。
译文:上天若出现五行相克,就会使星宿移位;大地若出现五行相克,就会使龙蛇飞腾;人体内若出现五行相克,就能使天地颠倒。倘若人能顺应自然而同时发生五行相克,就能使万物稳定下来。
原文:性有巧拙,可以伏藏。九窍之邪,在乎三要,可以动静。火生于木,祸发必克;奸生于国,时动必溃。知之修炼,谓之圣人。
译文:人性虽有巧有拙,却可以弃之不用。九窍是否沾惹外邪,关键在于耳、目、口三窍之动静。三窍动则犹如木头着火,必生灾祸;国有奸邪,必致溃亡。懂得如此,称为圣人。
中篇:富国安民演法章
原文:天生天杀,道之理也。天地,万物之盗;万物,人之盗;人,万物之盗。三盗既宜,三才既安。故曰:食其时,百骸理;动其机,万化安。
译文:上天有生也有杀,这是道的规律。天地盗取万物的生机,万物盗取人的精力,人又盗取万物的资源。三者相互盗取,各得其宜,天地万物才能安定。所以说,按时饮食,身体各部分才能调和;把握时机行动,万物才能安定。
原文:人知其神之神,不知不神之所以神也。日月有数,大小有定,圣功生焉,神明出焉。其盗机也,天下莫能见,莫能知。君子得之固躬,小人得之轻命。
译文:人们都知道神奇的神奇之处,却不知道不神奇之所以神奇的原因。日月有运行的规律,大小有定数,圣人的功业由此产生,神明由此显现。这种盗机,天下没有人能看见,能知道。君子得到它就能稳固自身,小人得到它就会轻视生命。
下篇:强兵战胜演术章
原文:瞽者善听,聋者善视。绝利一源,用师十倍;三返昼夜,用师万倍。心生于物,死于物,机在目。
译文:瞎子善于听,聋子善于看。断绝利益的一个来源,效力可以增加十倍;反复思考昼夜不停,效力可以增加万倍。心因外物而生,也因外物而死,关键在于眼睛。
原文:天之无恩而大恩生。迅雷烈风,莫不蠢然。至乐性余,至静性廉。天之至私,用之至公。禽之制在炁。生者死之根,死者生之根。恩生于害,害生于恩。
译文:上天看似没有恩惠,却生出最大的恩惠。迅雷烈风,万物无不因此而惊动。极度的快乐源于内心的满足,极度的清静源于内心的廉洁。上天看似最自私,却最公平。控制禽兽的关键在于气。生是死的根源,死是生的根源。恩惠生于伤害,伤害生于恩惠。
原文:愚人以天地文理圣,我以时物文理哲。人以愚虞圣,我以不愚虞圣;人以期其圣,我以不期其圣。故曰:沉水入火,自取灭亡。自然之道静,故天地万物生。天地之道浸,故阴阳胜。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。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,因而制之。至静之道,律历所不能契。爰有奇器,是生万象,八卦甲子,神机鬼藏。阴阳相胜之术,昭昭乎进乎象矣。
译文:愚人凭借天地的文理成为圣人,我凭借时物的文理成为哲人。别人依靠愚笨来达到圣人的境界,我依靠不愚笨来达到圣人的境界;别人期望成为圣人,我不期望成为圣人。所以说,沉入水中,进入火中,这是自取灭亡。自然之道是静的,所以天地万物才能生长。天地之道是渐进的,所以阴阳才能相胜。阴阳相互推移,变化就顺畅了。因此,圣人知道自然之道不可违背,所以就顺应它而加以节制。最静的道,是律历所不能契合的。于是有了奇妙的器具,它能产生万象,八卦甲子,神机鬼藏。阴阳相胜的术数,明显地进入了象的境界。
上面是“黄帝《阴符经》的原文和译文大全”的全面内容,想了解更多关于 程序员休息站 内容,请继续关注web建站教程。
当前网址:https://m.ipkd.cn/webs_22353.html
声明:本站提供的所有资源部分来自互联网,如果有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,请发送到邮箱:admin@ipkd.cn,我们会在看到邮件的第一时间内为您处理!